齐泰
齐泰的其他家属亦牵连被害。据《奉天刑赏录·教坊录》中记载:“永乐十一年正月十一日,本司邓诚等于右顺门里口奏,有奸恶齐泰的姐并两个外甥媳妇,又有黄子澄妹四个妇人,每一日一夜,二十条汉子守著,年小的都怀有身孕,除夕生了小龟子,又有一个三岁的女儿。奉钦(旨):‘小的长到大,便是摇钱树儿。’洪熙元年(1425年),赦建文帝诸臣罪,赐齐泰亲属7棺归葬于县东15里的塘庄,并发还故业,其墓后名七贤墓。据清光绪《溧水县志》载:“今邑东十里有尚书铺,泰宅也。”(今东庐乡独山铺)嘉靖四年(1525年),齐泰复爵崇祀,知县王从善在洪兰三里亭青丝洞(今白龙水库旁)建齐泰墓,在望京街建中山书院以示纪念。

齐泰原名德,明太祖赐名泰,字尚礼,号南塘。高淳人。明初大臣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)中进士,授礼部主事,不久改任兵部主事。洪武二十八年雷震谨身殿,齐泰因为官9年无过错而被选陪朱元璋前往祖庙祭祀。明太祖见其对兵书战策和边关守备之事对答如流,且很有见地,自此特别器重他。洪武三十一年三月,提齐泰为兵部尚书。同年闰五月太祖驾崩,齐泰与太常卿黄子澄受命辅佐皇太孙朱允炆即帝位。治丧期间,为防不测,齐泰即传遗诏,命诸王各守驻地,不得来京奔丧;所有官吏一概听朝廷节制。燕王朱棣称齐泰假传遗诏,以离间各王间的骨肉情谊。为维护朱允炆皇位,巩固中央集权,齐泰又建议削藩,经朱允炆同意,先后免去周王、湘王、代王、齐王、岷王的王位。

齐泰的削藩措施遭到诸王反对。朱棣以“清君侧”为名,举兵南下。建文帝多次派兵征伐,均为燕王所败,不得已而免去齐泰、黄子澄的官职,以请求罢兵。燕王不肯,挥兵打下扬州。建文帝无奈复召齐、黄回京护驾。可齐泰接召未至,京城已破,建文帝不知去向。于是取道广德,到福建一带募军帮助建文帝复位。当行至高淳马步桥时,即被朱棣所捕。建文四年(1402)燕王占领南京后,即登皇位。同年六月五日,齐泰被执至京师,不屈,与黄子澄一道被处死,并被灭九族。他的4位叔父和7位堂弟均遇害,姐姐被发配教坊司。直至嘉靖三年(1524),齐泰之冤才得以昭雪,被追复原职。

人物生平

受命辅政

齐泰,原名德,明太祖赐名泰,字尚礼,别号南塘。明初大臣。初名德,赐名泰。明溧水(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)人。洪武十七年举应天乡试第一,次年成进士。洪武二十八年(1395年)擢兵部左侍郎。太祖临终,召授顾命,辅皇太孙,建文帝立,命与黄子澄同参国政,不久晋兵部尚书,建议削藩。靖难兵起,他请削燕王属籍,声罪致讨,力主伐燕。后建文军屡败,齐泰等被罢官,复受帝召还,旋遭贬。迨京师失守,齐泰奔走外郡以图兴复。被执京师,不屈而死。

齐泰为齐家山人,齐家山在今沧溪长村埂与双城交界处。旧府志及溧水县志称其为溧水洪兰人,其实这也并非矛盾。高淳与溧水原为一县,直到明弘治四年(1491年)才分开。齐家山在淳南门外十里,荒冢垒垒,历来相传为齐尚书故宅。

元惠宗至正十七年丁酉八月十六日(公元1357年)生。洪武十七年(1384年)举应天乡试第一,第二年举进士,授礼部主事,不久改任兵部主事。洪武二十八年(1395)朱元璋在齐德陪祀郊庙时,因他为官九年而无过失赐名泰。第二年擢升为兵部左侍郎。洪武三十一年(1398)又提任为兵部尚书。太祖曾经向齐泰问边将姓名,齐泰能一一道出,历数无遗。太祖又问齐泰关於诸图籍的事,齐泰从衣袖中拿出手册进呈,简要详密,太祖很欣赏他。是年朱元璋病危,齐泰受命与太常寺卿黄子澄同辅皇太孙。

事败被杀

当时朱元璋的几个儿子均拥有重兵在各地为王,建文帝即位后,担心诸王兵权太重,与齐、黄计议,决定采取削藩的策略。齐泰等的削藩措施,遭到诸王的反对。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(1399年)以清君侧为名,从北平举兵南下。建文帝多次派兵征伐,均为燕兵所败。建文帝不得已,建文元年冬天谪齐、黄二人官职以报燕王,请罢兵,燕王不肯,挥兵益进,建文帝无奈复召齐、黄。齐泰奉召示及至,闻南京金川门已破,建文帝不知所往,即追走广德,复苏兵他郡,意图后举。建文四年燕王攻占南京,登上帝位,改元永乐,将齐泰的叔父齐阳彦、堂弟齐敬等7名亲属执于京师(南京)处死。同年六月五日,齐泰亦被执至京师,不久与黄子澄等同被凌迟处死。

亲属惨遇

齐泰的其他家属亦牵连被害。据《奉天刑赏录·教坊录》中记载:“永乐十一年正月十一日,本司邓诚等于右顺门里口奏,有奸恶齐泰的姐并两个外甥媳妇,又有黄子澄妹四个妇人,每一日一夜,二十条汉子守著,年小的都怀有身孕,除夕生了小龟子,又有一个三岁的女儿。奉钦(旨):‘小的长到大,便是摇钱树儿。’洪熙元年(1425年),赦建文帝诸臣罪,赐齐泰亲属7棺归葬于县东15里的塘庄,并发还故业,其墓后名七贤墓。据清光绪《溧水县志》载:今邑东十里有尚书铺,泰宅也。(今东庐乡独山铺)嘉靖四年(1525年),齐泰复爵崇祀,知县王从善在洪兰三里亭青丝洞(今白龙水库旁)建齐泰墓,在望京街建中山书院以示纪念。

史籍记载

《明史》——列传第二十九

齐泰,溧水人。初名德。洪武十七年,举应天乡试第一。明年成进士。历礼、兵二部主事。雷震谨身殿,太祖祷郊庙,择历官九年无过者陪祀,德与焉,赐名泰。二十八年,以兵部郎中擢左侍郎。太祖尝问边将姓名,泰历数无遗。又问诸图籍,出袖中手册以进,简要详密,大奇之。皇太孙素重泰。及即位,命与黄子澄同参国政。寻进尚书。时遗诏诸王临国中,毋奔丧,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。诸王谓泰矫皇考诏,间骨肉,皆不悦。先是,帝为太孙时,诸王多尊属,拥重兵,患之。至是因密议削籓。

建文元年,周、代、湘、齐、岷五王相继以罪废。七月,燕王举兵反,师名“靖难”。指泰、子澄为奸臣。事闻,泰请削燕属籍,声罪致讨。或难之,泰曰:“明其为贼,敌乃可克。”遂定议伐燕,布告天下。时太祖功臣存者甚少,乃拜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,帅师分道北伐,至真定为燕所败。子澄荐曹国公李景隆代将,泰极言不可。子澄不听,卒命景隆将。当是时,帝举五十万兵畀景隆,谓燕可旦夕灭。燕王顾大喜曰:“昔汉高止能将十万,景隆何才,其众适足为吾资也!”是冬,景隆果败。帝有惧色,会燕王上书极诋泰、子澄。帝乃解二人任以谢燕,而阴留之京师,仍参密议。景隆遗燕王书,言二人已窜,可息兵。燕王不听。明年,盛庸捷东昌,帝告庙,命二人任职如故。及夹河之败,复解二人官求罢兵,燕王曰:“此缓我也。”进益急。

始削籓议起,帝入泰、子澄言,谓以天下制一隅甚易。及屡败,意中悔,是以进退失据。迨燕兵日逼,复召泰还。未至,京师已不守,泰走外郡谋兴复。时购泰急。泰墨白马走,行稍远,汗出墨脱。或曰:“此齐尚书马也。”遂被执赴京,同子澄、方孝孺不屈死。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死,叔时永、阳彦等谪戍。子甫六岁,免死给配,仕宗时赦还。